首页
链接
直播
留言
关于
推荐
摩托资讯
安驾指南
Search
1
禁摩相关法律知识及司法救济手册
438 阅读
2
三阳巡弋Cruisym 150 GT版配置升级
313 阅读
3
MotoGP的2024年赛程
273 阅读
4
AGV头盔介绍
272 阅读
5
春风800NK 2024款正式上市!
260 阅读
摩托车资讯
摩托车装备
安全驾驶
禁摩限行
我爱摩托
摩旅
电动摩托
登录
Search
标签搜索
本田
铃木
雅马哈
摩托车
川崎
摩旅
摩旅路线
宝马
杜卡迪
赛科龙
无极
豪爵
禁摩限行
摩旅西藏
ktm
Yamaha
光阳
五羊本田
安全驾驶
头盔
hello,moto
累计撰写
222
篇文章
累计收到
4
条评论
首页
栏目
摩托车资讯
摩托车装备
安全驾驶
禁摩限行
我爱摩托
摩旅
电动摩托
页面
链接
直播
留言
关于
推荐
摩托资讯
安驾指南
搜索到
222
篇与
的结果
2024-05-10
春风250CL-C 正式上市,售价14980元
春风动力旗下250CL-C摩托车上市,官方指导价14980元。该车是春风CL-C系列车型中的入门款,延续家族化设计理念和风格,与自家的450CL-C会高度相似,外观看起来非常时尚,提供三种红绿黑三种配色方案,以供年轻消费者选择。整体采用轻量化设计,车长2211mm,轴距1470mm,整备重量165kg ,690mm低座高,轻巧好骑,对新手驾驶员操作友好,官方直接表示“车轻好上手,车倒都好扶”,1.58米的女生也能轻松驾驭。配置方面,标配LED灯源、紧急双闪、USB充电接口、T-BOX、前后碟刹,前对向四活塞卡钳、后单活塞卡钳、双通道ABS和TCS等。值得一提的是,该车型将配套博世MSE8.0电喷系统、美国盖茨超纤维皮带、德国大陆双通道ABS和TCS,均来自国际大厂,品质售后有保障。动力部分,250CL-C摩托配备了一台单缸水冷发动机,技术比较成熟,性能相对稳定,最大功率18.5KW(25.2马力),峰值扭矩20.5N·m,与之配套CF-SC滑动离合,国际六档变速箱和皮带传动系统,支持单手指“拿捏离合”自由换挡。内置13.5L油箱,支持 400 公里骑行续航,官方表示“5000公里,一瓶机油即可保养一次”。
2024年05月10日
2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4-05-10
斐兔M壹在京东首发上市,售价9800元
斐兔M壹在京东独家首发上市,国内售价9800元看见实物后,我个人对M壹的看法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作为电动自行车的看法,另一个是作为真移动电源的看法。作为电动自行车,M壹是FELO斐兔推出的第一款电自,外型可折叠的设计是亮点,整车尺寸为1190mm×565mm×805mm,折叠后的尺寸为1190mm×420mm×600mm,轴距为800mm,座高为600mm,整备质量为53kg。该车采用48V30Ah的锂电池,搭载一台额定功率400W的轮毂电机,电池容量约为1.44度电,满电续航可超100公里。制动系统前碟后鼓,带ABS。一体化的铝合金浇筑车架。作为真移动电源,M壹的电能储备能力还是可以的,1.44度的V2L可以应对大部分户外用电场景,烧水、咖啡机、照明、手机充电……补能方式支持1200W交流车载OBC,可以用汽车国标充电枪,快的话2小时左右可以充满。拿M壹当户外移动电源最大的优势,就是这东西移动起来太省力了,甚至你可以拖着露营车小范围移动。除了M壹首发,斐兔还同期发布了FW-03电轻摩版和FW-07两款新车。今年以来,全国多地取消了电动轻便摩托车的上路限制,斐兔适时推出了FW-03电动轻便摩托车版本,全国统一零售价为15900元。FW-07全国统一零售价为25800元,在FW-06的基础上,全车在极速、OBC、动能回收、倒车辅助、NFC解锁、TFT仪表和组合手把等方面进行了七项升级,小钢炮再进化臻于至善。
2024年05月10日
192 阅读
0 评论
2 点赞
2024-05-09
优惠信息:力帆KPV350,6期免息
{card-describe title="力帆KPV350,京东 6 期免息"}{/card-describe}
2024年05月09日
2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4-05-09
车评:新大洲本田裂刃(NS125RX)
2017年,新大洲本田裂行上市,这款车在7年间多次小改款,成为了125mL级别踏板车中的经典产品,收获了良好的市场口碑。而随着这款车的继任者NS125RX(裂刃)发布,各项配置都要优于裂行,在当下这个“内卷”背景下,一台125mL的踏板车定价13000元,可见新大洲本田对于这台车的自信。新车的外观延续了此前裂行的运动风格,并且在裂行的基础上又进行运动化设计,线条更加犀利简约,尤其是车头的造型,相比裂行更大气,头灯造型的变化让车头少了些尖锐,侧面看车头没有那么激进了,如果裂行是少年形态,那这款裂刃算是青年形态了。车身的线条变化丰富了,车头侧面,脚踏板下和车身侧面的变化更多。尾部则依旧保留了上翘的特点,并且侧面看比老款更尖,向后延伸的效果也更明显。尾灯是这款车外观的一大亮点,深邃立体式尾灯采用了3D设计,开启后一层层的渐进效果明显,深邃感觉让人一眼就能知道这款车的型号,算是这个级别踏板车中辨识度非常高的一款尾灯造型。我们拿到的这款车是火山灰配色,加上红色的轮毂,运动感十足。整车的做工依旧维持了新大洲本田一贯的高水准,无论是磨砂漆面的质感,车壳的接缝处理还是座垫上红色的缝线,这些表面很容易看到的地方做工无可挑剔。但毕竟这是一款13000元的小踏板,我们对它的要求也就更高,仔细看了半天,在前储物空间内恻,摸起来手感上稍微有些粗糙,算是对这款车吹毛求疵的一点。除了外观的大改款,裂刃在配置上也进行了升级。初期的裂行是前后10英寸轮毂,后期升级了前12英寸轮毂,而裂刃直接采用了前12英寸轮毂,所以在车头造型上也更加协调。全车LED灯具,仪表依旧采用了这款圆形液晶仪表,仪表台的造型也和裂行很像。车把下方是两个开放式储物格,右边储物格上方是无钥匙启动开关,下面还有Type-C充电接口。减震依旧是这个级别的标配,前减震为正立式前叉,后减震为单筒减震器,其中后减震为双线距弹簧,支持预载可调。制动系统为前碟后鼓,前制动卡钳为Nissin双活塞卡钳配220mm刹车盘,厂家提供CBS版和前轮ABS版,在安全性上更有保障。发动机的升级是这款车配置上的亮点。这款车搭载的新一代Honda eSP发动机,配合第五代PGM-FI电喷系统,发动机在各个方面都有升级。首先就是功率的提升,最大功率来到7kW(7750r/min),动力比裂行更强。油耗方面,这款发动机相比老款下降11.7%,官方给的油耗为52.5km/L,换算下来为1.9L/100km,动力更强油耗更低。这款发动机的重量也更轻,相比老款降低13%,整车重量相比裂行轻了5kg,在这个级别中算是很明显的轻量化了。同时通过优化发动机吊架,让整车的震动更小。所以这款发动机集成了高效率、低油耗、轻巧和低震动的特点。同时裂刃还增加了ACG静音启动和I-STOP怠速启停功能,在这个级别中有如此配置确实少见。储物空间方面,前储物空间放下2-3瓶水不成问题,座桶空间官方宣称能够放下一顶小号的全盔,或者四分之三头盔,在储物空间方面,算是125mL平踏板中比较出色的了。细节上后脚踏升级成了折叠式,相比裂行集成在脚踏板上对后座更加友好。后制动带有驻车制动器,坡道停车更方便,新增的双闪功能也提升了整车安全性,后挡泥板进行了加长设计,能起到更好的挡泥效果,这些细节的提升也让这款车相比裂行有更好的使用体验。整车在坐姿上和裂行没有太大区别,其实从参数上不难看出,轴距、最小离地间隙和座高,两款车并没有太大差别,所以坐姿上基本相同。我的身高为185cm,感觉座垫车把都较低,上身直立,脚踏空间还算充裕,膝盖距离车壳也有一些距离,骑乘空间上能够基本满足高个车友的需求。动力上虽然有所提升,但这种提升在体感上并不明显,不过还是能感觉到小踏板注重低扭和起步输出的特点,再加上车重更轻,起步能明显感觉到拉扯感,0-50km/h区间提速很快,中后段受限于排量,加速感有所减弱,这样的动力特点很适合城市通勤骑行。别看后减震只有一根弹簧,但整体减震质感在这款车擅长的动力区间还是足够使用,在过一些城市路段常见的井盖、减速带这类坑洼,能感受到阻尼为减震提供的支撑感,即便带人也有余量,并且我们在测试时是将预载调到最小,如果加大预载,还能进一步提升后减震的支撑性。这套减震的调校特点并不是一味的追求舒适性,而是更注重综合驾驶体验,这和很多同级别产品还是有所区别。制动系统配备了ABS让你在大力制动时更加安心,前制动手感非常线性,这套Nissin卡钳确实对于制动的提升有一定帮助,在大力制动时能够输出很可观的制动力,如果后制动同样换成碟刹,相信这款车的制动应该算是这个级别中最豪华的存在了。在加入ACG静音启动和I-STOP怠速启停之后,大大提升了这款车在城市中的舒适性体验,尤其是启停的加入,很大程度缓解了踏板车结构问题带来的怠速抖动。打开怠速启停,当你在临时停车时自动熄火,起步时拧动油门就能再次启动,不仅怠速抖动没有了,怠速噪音也没有了,所以强烈建议所有城市通勤踏板车都标配这项功能。裂刃在整体操控上延续了小踏板灵活的特性,更轻的车重和较低的座高,让这款车骑起来没有任何压力,无论是新手还是老手、男生或是女生、个高或是个矮,在这款车上都非常轻松。同时这款车并没有灵活过头,在快速八字绕桩中,也能感受到它的稳定,甚至在快速过弯时,也能给你很强的信心。当然它不是一款运动型踏板,点到为止即可,并且由于轴距和车重的关系,高速依旧有发飘的感觉,所以它的提升更多的是在这款车擅长的使用场景和动力区间。对于一款售价13000元的125mL小踏板而言,在体验过程中我们已经按照这个级别最严格标准来要求它,但就像当年的裂行一样,这款车没有短板,并且在裂行的基础上,这款裂刃还在减震、制动、震动方面进行了针对性很强的升级,综合体验下来可以认定,这款车是目前125mL基本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当然它也是在这个级别风冷发动机产品中卖得最贵的。其实这个定价和7年前裂行刚上市时差不多,但在当下的大环境下,裂刃能否复制裂行的市场口碑和销量,就要留给市场来评判了。
2024年05月09日
22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4-05-09
优惠信息:新大洲本田买就送
奔夏购车礼,自由骑出趣。新大洲本田推出优惠购车活动,买pcx送购置税,LEAD送2000油卡,cbf190 系列优惠 3000 元。{card-list}{card-list-item} 优惠时间:2024 年 4 月 26 日至 6 月28 日{/card-list-item}{card-list-item}{/card-list-item}{/card-list}
2024年05月09日
3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4-05-09
经典名车—aprilia RS125
鹰嘴般前突的导流罩,与扁平的风挡结合得天衣无缝,暗示着弹射破风的猛烈速度;直径320mm的大型制动盘和辐射式卡钳,150/60尺寸的辐射高速跑胎,暗示着暴风骤雨般狂飙速度;粗壮的倒立式前叉、高刚性的铝合金双梁车架,构建起了它的硬派车架……相信,所有的骑手看到之后,都会这样惊叹一句:“好一辆超级摩托车!”然而你的判断错了,这不是超级跑车,只能算是超级跑车的“小弟弟”,因为汽缸排量只有区区125mL!获悉真相后,你是否哑然失笑?你可能会这样想:区区125mL摩托车,居然内卷到如此程度,造型如此夸张,可见这是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机器,无非是厂家迎合低俗口味而故意制造的噱头罢了。但是,你的判断又错了。虽然它的发动机汽缸排量微不足道,甚至不够超级跑车的一个零头,但是的性能令人刮目相看:以超过20kW的最大功率,驱动轻盈的车身,你认为可以小觑吗?实际上,这台125mL轻型跑车,100km/h只是它的热身速度,150km/h的速度表明它才开始兴奋冲动,如果你胆气够豪,敢狠心把油门拧到底的话,这台125mL跑车可以风驰电掣地跑出170km/h以上的极速!这就是aprilia RS125,最早于1992年面世,最后一代是2012年,至今超过20年整。20多年间,RS125持续进化,大体来说可以分为4个阶段:1992~1995年推出的是第一代RS125R Extrema,发动机匹配的是34mm口径的化油器,采用方形头灯,安装了三幅铝合金轮辋。1996~1998年推出的是第二代RS125,方形头灯改为圆形头灯,指针式温度计改为数字式温度计。1999~2005年推出的是第三代RS125,车体变宽变圆润,发动机作了改进并匹配28mm化油器,轮辋改用五辐结构。2006~2012 年推出的是最后一代RS125,造型由圆润变得犀利,见棱见角,改进后的发动机满足欧Ⅲ排放标准。这台轻型跑车搭载的是水冷二冲程发动机。我们知道,在很多方面,二冲程发动机比四冲程发动机优势明显:不需要复杂气门机构,因此发动机体积小、结构简单、重量轻,制造维修方便;曲柄旋转360°即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理论上在相同的曲轴转速和相同汽缸排量的情况下,二冲程发动机功率比四冲程发动机高一倍,即使扣除扫气等因素造成的损耗,实际输出功率仍比四冲程发动机高出一截。因此,就体积、重量、结构以及动力性能而言,二冲程发动机明显占据上风。以2008年德国市场版本RS125为例,这颗二冲程发动机的缸径和冲程为54 x 54.5mm,汽缸排量为124.8mL;采用的是铝合金缸体,汽缸内壁电镀镍硅化合物涂层,以降低摩擦系数,同时提高散热能力。由于配置了精确供油的Dell’Orto PHBH 28化油器,配以高达12.5:1的压缩比和高效率的燃烧室,使得油气混合物燃烧比较充分。这台将曲轴箱簧片阀进气方式、自动混合系统等技术集于一身的二冲程发动机,最大的特点就是动力凶悍,最大功率达到21kW。如果再安装解码器、赛车排气系统以及相应的控制单元、电磁线圈,并将标准型火花塞NGK B8EG更换为NGK B10EG,这台二冲程发动机的潜能将进一步释放,最大功率在25kW以上! 轻轻一按电启动,二冲程发动机迅即响应,很快定格在怠速1250r/min。由于小汽缸排量二冲程发动机的先天禀性,低转速时RS125的动力表现平淡,如果挡位、转速配合不当的话,甚至会感到动力不足。等到转速升到5000r/min时,RS125的速度大约为80km/h,这时发动机开始显山露水。随着转速不断升高,RS125表现得越来越兴奋,一旦转速达到8000r/min以上就像完全换了样,一甩温暾平淡的面具,变得生猛无比,排气管内发出令人心跳加剧的尖利嘶吼,LCD显示屏上速度数字不断跳跃:100km/h、120km/h、140km/h、160km/h……而此时你已经无暇再扫视速度表,因为可怕的速度逼迫你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地凝视前方道路,连眼皮都不敢眨巴!由于发动机的优异表现超越了125mL的水准,aprilia工程师为RS125设计出强化型车架。事实上,RS125的很多零部件都是与大哥RSV250战车相同的,难怪很多人会认为这是250mL以上的跑车甚至是超级摩托车。还是2008年版本RS125为例,这台轻型跑车更多地借鉴了超级跑车RSV1000R,车架融入了更多赛车技术,以更有效驾驭强大的动力。铝合金双梁车架质量极轻、响应性出色,独特的结构能提供优异的抗扭刚性,即使骑手不断轰炸油门,以170km/h的速度狂飙或者猛烈过弯,依然表现得很沉稳。车架匹配的盒式断面铝合金摇臂是市售版125mL排量级的跑车中抗扭刚性最强的,采用了独具特色的不对称双摇臂结构,即右侧摇臂是直板配加强支架,左侧摇臂则是上挑的弧形结构,以便排气管紧贴车体,从而在加强质量集中化的同时,允许骑手以更大角度倾斜车体猛烈过弯。悬挂系统同样是超越规格,前端安装了40mm倒立式前叉,即使用于250mL跑车上也显得绰绰有余;后悬挂采用了GP赛车的连接方式,帮助后轮实现出色的牵引性能,确保在各种情况下轮胎紧紧咬住路面。RS125的嗜血好斗秉性是天生的,因为这台实力超强的轻型跑车拥有纯正的赛车基因,是aprilia征战GP125赛车的市售版本。这台赛车威风八面、战功累累,在赛道上叱咤风云、摘金夺银,夺得过10届GP125年度冠军!大名鼎鼎的传奇性赛车手瓦伦蒂诺•罗西就是从这里起步的,他的第一个GP冠军,就是在1997年赛季,驾驶RS125赛车夺得GP125冠军!
2024年05月09日
9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4-05-09
宝马发布ASA自动换挡系统
在摩托车的演进历程中,BMW Motorrad不断探索着骑行体验的新边界,贡献过多次令人数目的技术突破。近日,宝马发布了ASA(Automated Shift Assistant)自动换挡系统,这一技术将为宝马摩托车提供便捷舒适的骑行体验,或许也是摩托车未来发展的风向标。ASA系统的核心功能在于自动控制离合器并升降变速箱档位,在日常骑行中,骑手无需再手动操作离合器拉杆和换挡杆,只需将车辆切换到“D”模式,就可以由ASA系统智能化地进行自动换挡,从而减轻了骑行负担,只需将注意力集中于油门、制动、转向以及路况。无论是城市通勤还是长途旅行,骑手都能够享受到更加轻松的驾驶感受。ASA系统通过智能感知行驶状况和发动机转速,能够在最佳时机进行换挡操作,也减少了骑行过程中的顿挫感,使骑行更加平稳。除了“D”模式,宝马也保留了“M”模式,给骑手充分的自主操控权,只需操作换挡杆进退挡位,离合器的结合仍由ASA系统控制。整体来看,宝马的这套ASA系统与Honda的DCT变速箱系统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DCT系统采用两套离合器交错工作,分别伺服奇偶数挡位,换挡过程平稳顺畅,但体积较大。宝马则声称ASA系统的重量约为2.1kg,相比之下会更轻巧一些。据悉该系统将会率先搭载于R1300车系,或将于下半年上市。
2024年05月09日
3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4-05-06
一日看尽长安花,BMW K1600 Grand Americ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句诗来自唐代诗人孟郊的《登科后》,诗人在考取功名后迎着春风策马疾驰,酣畅淋漓地抒发自己的得意之情。不过,想要真正在一日内看尽偌大的长安,还要看当今的坐骑。比如,站在豪华旅行摩托车领域巅峰的,搭载并列六缸发动机的宝马K1600GT。这是少数能够与本田“金翼”的大排量旅行车相较的车款,它以动力滂沛、充满乐趣的并列六缸对垒来自日本的水平对置六缸发动机。不过,如果你希望旅途更舒展、驾驶更豪迈、骑乘更舒适、个性更特别,或许应该试试这台并列六缸的另一个分身——K1600 Grand America。如果你足够留心的话,会发现业界经常出现“同步”或“错步”的情况。第一种情况很好理解,就是为适应新趋势、新潮流,很多厂家都不约而同地采取相同的做法,比如说超级跑车齐刷刷地超越了200马力,比如都向智能化发展。奇怪的是,“错步”情况也经常发生,一个厂家从左边跑到右边,而另一个厂家此时则从右边跑到左边,比如宝马K1600 Grand America和本田“金翼”。自2001年第5代“金翼”问世以来,这台排量1832mL的水平对置6缸机器,已经维持基本不变长达17年!为此,2018年本田终于有了动作——新一代“金翼”的特点之一就是结构更紧凑、车体变苗条。但是,宝马恰恰相反,他们用以抗击“金翼”的并列六缸,变得更大、更重,容积26.5L的油箱加满汽油后,整备质量高达370 kg,获得的回报就是增加了奢侈豪华的配置,为骑手提供超级享受! K1600 Grand America配置了大容积顶箱,不仅提高了储物能力,还让乘客获得更高档的享受——顶箱前面安装了靠背,提供沙发般的舒适体验;安装在顶箱后部的制动灯,则实现了高识别度,有效增加了行车安全系数;倒挡辅助装置,让从停车场倒车变得轻而易举;高级音响系统播放出天籁魔音,为万水千山的旅途增添很多乐趣;加热坐垫、加热车把送上的丝丝暖意,在秋风萧瑟的深秋或寒风凛冽的初冬尤其受用……名称和配置都昭示着整车新的定位——K1600 Grand America驾驶方式偏向于美式巡航,骑手的脚蹬改为宽大的搁脚板,前置安装、再加上高位车把,构成舒适豪迈的驾驶姿势,即使山高水远日夜兼程,也不容易感到疲累。同时,这台并列六缸机器安装了新一代电控悬挂系统Dynamic ESA,能够根据路况和驾驶方式自动动态调节阻尼,襄助创造更安全、更舒适的旅途。随着豪华舒适配件的增加,分量随着增重,整车重量高达370kg,但K1600 Grand America武装了更加雄健的超级动力心脏,排量超过1600mL的并列六缸动力能够爆发出比上一代更加沉雄的动力!这台激情澎湃的并列六缸发动机,现在升级了新的BMS-O发动机电子管理系统,匹配爆震传感器,增加了氧传感器数量。同时,宝马还新添发动机阻力矩控制系统(MSR),在过快降挡时,能够瞬间打开扼流阀,平衡阻力矩,从而避免后轮出现不稳定情况,让旅途变得更安全。升级后的并列六缸变得更环保、更强大、更有力,最大扭矩增强到180N·m(5250r/min),比上一代增加了5N·m;最大功率维持118 kW不变,但是转速提早了1000r/min。换句话说,这颗超级动力心脏变得比以往更有力气,任何时候加速都显得从容不迫,只要轻催油门,在绵密的发动机声浪中,滂沛的动力就如同江河倾泻!特别是在3500-7000r/min中段转速范围内,新一代的动力输出全面超过了上一代,加速时异常爽快、意到劲到!简单地说,驾驶这台并列六缸,任何时候动力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负重起步也好,加速超车也好,上长深大坡也好,高速巡航也好,骑手所需的只是轻轻转动油门车把,再简单不过了!与司空见惯的并列四缸相比,这台并列六缸最明显的优势,就是中低转速范围内即可获得充沛动力,转速从低至1500 r/min起,就已经能够输出135N·m的力量!驾驶K1600 Grand America巡航远游,根本不在乎转速和挡位,任何时候都举重若轻、从容淡定!{message type="success" content="本文来自:摩托车杂志"/}
2024年05月06日
29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4-05-06
标致携手DAB Motors推出法式电摩1α
近日,标致联合集团旗下的摩托车品牌DAB Motors,推出了一款颇有趣味的电动Fun Bike限量款车型——1α。趁着电动变革潮流,为都市人提供了一种新的出行体验。DAB Motors此前在2021年推出后Concept-E概念车款,如今演化成为量产的1α车型。DAB Motors通过于空中客车公司的创新合作,将机身上的碳纤维材料回收,重新制作成1α上的前挡泥板及电机护盖等部件,为摩托车行业的环保解决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动力部分1α搭载了11kW的直流电机,峰值功率可达25.5kW,可提供395N·m的扭矩输出,最高时速达到了130km/h。具有经济、舒适、运动、“氮气”4种模式及倒车挡。车把上有一块小巧的2.8寸LCD仪表,车把按键也别有趣味,采用游戏机风格,还有一颗蓝色的“氮气”加速按钮,可提供额外的动力和加速体验。电池系统是一块可拆的72V 7.1kWh的锂离子电池组,最大续航里程为150km,0-100%充电时间3.5小时,并且无需额外的充电器,只需用集成在车上的充电线即可。1α采用钢制双摇篮车架,后摇臂为铝合金材质,整车重量为125kg。1α使用17寸轮毂并配备倍耐力的Diablo Rosso 4高性能轮胎。前轮搭载Brembo辐射式四活塞卡钳搭配320mm浮动盘,后轮则为Brembo单活塞卡钳搭配240mm制动盘,并标配了标致的双通道ABS系统。悬挂部分为Paioli 46mm可调倒立式前叉和可调后减震。DAB 1α座高为880 mm,可选配低坐垫降至840 mm。
2024年05月06日
2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4-05-06
回溯摩托车大发展的上世纪八十年代
{message type="success" content="本文来自摩托车杂志,作者:莫琦"/}当前,摩托车已经发展得高度成熟,动力装置有单缸、双缸、三缸、四缸、六缸发动机,车型有跑车、街车、巡航车、旅行车、探险车、越野车、踏板车,排量涵盖了50mL到2500mL,电子智能辅助装置包括电子油门、惯性测量单元、牵引力控制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发动机制动控制、驾驶模式等等,看似这是最好的黄金时代。然而,纵观全球摩托车行业发展历史,你会发现,在经历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储备、酝酿和萌发之后,八十年代堪称是全球摩托车疯狂爆发的年代,新理念层出不穷,“黑科技”大胆创新,一款又一款充满创新力、想象力的车型,如同磁石般吸引无数骑手的眼球和芳心,推动摩托车行业蓬勃发展!当然,在这个“大爆发”疯狂年代野蛮生长、迅速产生的车型和“黑科技”,有的如同昙花一现,很快就消失在历史的波澜中;有的生命力强大,其理念至今仍被借鉴;有的大行其道,已经成为现代摩托车的标准装备,为骑手们创造充满激情的骑乘体验!比如,八十年代首开先河的探险摩托车理念,如今已经发展得异常火爆,成为远足爱好者的忠诚骏马;首次引入到量产型摩托车的防抱死制动系统,则发展为现代摩托车的标准装备,为无数骑手保驾护航;曾经的涡轮增压热潮,如今虽早已风平浪静,但是灵感的火花传承至今,启发推出新的机械增压机器,为骑手提供更加刺激的狂飙动力;RADD前悬挂虽然在商业上不算成功,但这种没有套筒前叉的尝试一直没有被放弃,如今宝马Telelever、本田双叉骨前悬挂已经获得很多骑手的认可……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穿梭时光,回到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一起体验时代的激情、创新的精彩乃至技术的疯狂,一起感受不可抑制的勃勃生机和强大创新力!新理念:开辟全新的探险车市场当前,探险摩托车属于大红大紫的车型,各个型号、各种排量的探险车争奇斗艳、各胜擅长。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探险车概念从什么时候提出的?众所周知,摩托车发展一直存在着悖论:一方面,摩托车的发展越来越精细,仅以跑车为例就细分出重型跑车、超级摩托车、中量级跑车、轻型跑车等各个分支,并且凭借各自特色吸引了不同喜好和个性的骑手;另一方面,摩托车又朝着跨界综合化方向持续挺进,不断打破原来车型类别,推出跨类型、多功能的摩托车。探险摩托车就是跨越综合化发展的代表,兼具公路奔跑、越野征服、长途旅行等多种功能。八十年代初,宝马积极创新理念,推出R 80 G/S率先冲向市场,随后诸多厂家纷纷跟进,由此开辟出多姿多彩的探险摩托车市场。1980年9月1日,宝马在法国阿维尼翁掀开了R 80 G/S的神秘面纱。当时,这是一款全新类别摩托车,以至于很难确定身份。与传统的大型公路摩托车相比,R 80 G/S具备极强的野外生存能力,通过性能极佳;与传统的越野摩托车相比,R 80 G/S又具备穿州过府的远航能力和霹雳风行的公路疾驰本领。因此,无论是公路,还是乡村道路,又或者是沙砾戈壁,都难不倒R 80 G/S,这点正如它的名字所暗示的:G是德语Gelände的缩写,表示越野;S是德语Strasse的缩写,表示街道和公路。G/S的名字表明这是介于公路和越野之间的“两栖动物”。R 80 G/S装备宝马的成名绝技水平对置双缸“拳击手”发动机,排量达到798mL,可在转速为6500 r/min时输出37 kW的最大功率,在5000 r/min时爆发最大扭矩56.7N·m;加速性能相当出色,0~100km/h加速时间只需5.6秒,极速可以达到168km/h。另外,R 80 G/S安装单杆后摇臂,里面容纳了传动轴,机油则被全封闭起来,不但能够为传动轴提供优良的润滑效果,而且做到免维护、全寿命。多功能、通吃公路和越野、舒适豪华的R 80 G/S,开辟了全新的大型探险旅行摩托车市场,以“多面手”的身份扮演公路摩托车、越野摩托车、旅行摩托车等多重角色,很好地适应了骑手的多样性需求,从而获得市场一致赞誉。新技术:强化安全的防抱死制动系统对于现代摩托车而言,防抱死制动系统已经成为标准配置。但是,从无到有、从滥觞到标配,摩托车配置防抱死制动系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这个开始就发源于八十年代。我们知道,面对越来越强的动力、越来越快的速度,制动系统的重要性就越来越突出,骑手们都希望获得更强的制动力,以便能够在发现紧急情况时,可以在更少的时间、更短的距离内拉住飞驰的摩托车。但是事情存在两面性,过猛的制动力会导致车轮被锁死,让轮胎从滚动摩擦变成滑动摩擦,从而造成车体不稳而摔车。因此,针对越来越快的摩托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应运而生,能够有效防止车轮被锁死,既能提供最大制动力,同时避免车轮被锁死而导致摔车危险。1988年,宝马推出了K100RS,高调宣称实现了“技术革命”和“主动安全中最有意义的突破”,成为第一台标配防抱死制动系统的量产型摩托车。当时,汽车上已经采用了防抱死制动系统,内置具有循环管理功能的液压阀,目的是调和制动压力,以缓和防抱死制动系统工作时驾驶员不想要的反馈。但是,就当时的阀门技术而言,防抱死制动系统工作时会产生强烈的压力脉冲,对驾驶员造成一定干扰。摩托车的稳定性不如汽车,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很难被骑手接受。因此,宝马联合知名技术公司研发了新的柱塞结构,并运用于摩托车防抱死制动系统,有效阻隔脉冲对骑手的影响。这套安装在K100RS的防抱死制动系统,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还显得比较粗陋,重量超过10kg,但是凭借显著提升的安全性,它仍然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1989年,购买K100RS的骑手七成以上都选择了防抱死制动系统版本。到1995年底,超过60000台装备第一代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宝马摩托车交付给骑手。从宝马K100RS开始,世界知名摩托车品牌迅速跟进,本田跑车CBR900RR、杜卡迪街车Monster、雅马哈运动旅行车FJR1300等纷纷配置防抱死制动系统,推动该系统成为标准配置,并且发展得越来越精密、越来越可靠,大大提高了制动安全系数,为骑手保驾护航作出了重大贡献。黑科技:超强刺激的V-Boost现代摩托车早已超越简单灵活个人交通工具的范畴,审美造型、个性特征、娱乐功能已经占据越来越重要分量,准确的操控性能、犀利的攻弯能力、刺激的加速性能、舒适的旅途享受都是现代摩托车的重要特征。其中,加速性能对于速度中坚分子来说尤为重要,猛烈的加速、强烈的后拽、遥遥领先的优越感,让诸多骑手沉迷其中乐此不疲。但是,随着速度的提升,到了中后期,要想再获得猛烈的加速,就需要加倍的动力。这个令人挠头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雅马哈另辟蹊径,研发出“黑科技”进气感应系统V-Boost,为骑手提供强烈的 “二次加速”刺激。1985年,雅马哈推出令人震撼的“大魔鬼”V-Max,搭载水冷、DOHC 16气门V型四缸发动机,排量为1198mL,可在转速8500r/min时输出最大功率103kW,最大扭矩则为117.7N·m(7500r/min)。特别值得一提的是,V-Max配置了4只35mm的米库尼下吸式化油器,内置专利技术V-Boost进气感应系统。这是一种通过强行向发动机灌入大量的可燃混合气体的来增大发动机功率的可变进气系统:4只化油器总共分为两组,每组化油器与发动机连接管道之间有一个横向连接的管道,管道中间是一只蝴蝶阀。在低负荷的工作状态中,每只化油器各自向一个汽缸供应可燃混合气体;一旦转速达到6000r/min,4只化油器加速工作,蝴蝶阀开始激活,每组2只化油器轮流向前、后缸供应混合气,也就是相当于每个汽缸有2只化油器配合,每个汽缸可以得到两倍的可燃混合气体,大大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喜欢“大魔鬼”的骑手,都很迷恋进气感应系统带来的“二次加速”的感觉——在你猛拧油门的时候,发动机的转速直线上升,动力滚滚而来。一旦转速突破6000r/min,仿佛从“魔瓶”里放出“魔鬼”,动力变得更加汹涌澎湃,让你产生驭魔飙行的危险和刺激感觉!2008年新一代“大魔鬼”VMAX改用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同样借鉴了V-Boost进气感应系统“二次加速”的理念,采用芯片控制进气系统(YCC-I),当发动机转速达到6650 r/min时,配合电机将进气管的长度从150mm压缩到54mm,从而让油气混合物更快、更多地进入汽缸,以提高V4发动机在6650 r/min后的动力输出,汹涌澎湃的动力和强烈的“二次加速”,刺激骑手大量分泌肾上腺激素!黑科技:无套筒前叉的RADD经典的摩托车前端结构,采用的是套筒式前叉,前叉承担了减震和转向双重功能,其优点是高效简单,不足之处是在猛烈驾驶情况下,会造成两者之间的干扰。能否研发新的机构解决这个问题呢?1985年,美国发明家詹姆斯·帕克研发出RADD前悬挂并申请了专利。理论上来说,这种没有前叉的前端结构,彻底分离了转向机构和悬挂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具有出色的稳定性——在猛烈制动时,车头不会出现俯冲,车体依旧平稳;高速时,你不用担心路面有多颠簸,因为当减震器积极工作时,转向机构不会受到影响,直接表现就是方向仍然稳定;对于老练的骑手来说,弯道制动效果更好,可以在车体倾斜角度很大时制动,这点对于安装了前叉的传统摩托车来说是难以胜任的苛求。RADD拥有诸多优势,不但在稳定性方面出色,而且维护起来更加省心省力。八十年代中期发明的RADD,被雅马哈取得了专利使用权,并在随后尝试应用,这就是GTS1000。从外部可见的结构造型来看,GTS1000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取消了司空见惯的前叉结构,改为别致的RADD,由轮毂中心转向机构和前减震构成,成为首款无前叉的量产型摩托车。驾驶GTS1000,特立独行的感觉特别明显,绝对不会随波逐流。前悬挂给人很不一样的感觉,即使你以较慢的速度行驶,也能发现不同寻常之处:悬挂系统不断伸缩,积极吸收路面的颠簸冲击;转向机构的直接体验就是车把异常平稳。随着速度的加快,悬挂系统与转向机构隔离的这点特征愈发明显。虽然转向几何设置比较偏向于运动,后倾角24度,拖曳距100mm,但是由于没有前叉的轮毂转向机构,GTS1000的稳重表现明显超过运动性能。当骑手需要快速切入弯道时,需要施加更多的力量来转动车把;如果通过连续的S型弯道,RADD的转向表现得不是很积极,左右偏摆车体得费些力气。令人遗憾的是,技术上的领先不一定能转化成商业的成功。GTS1000从上市到停产只有短短四年。就商业而言,RADD无疑是不成功的。但是,就像RADD一样,试图替代传统前叉的尝试一直就没有停止,如宝马R1250RT的Telelever、本田Goldwing的双叉骨结构等,有的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被骑手和市场广为接受。黑科技:疯狂的增压机器发动机增压器是一种强制进气的装置。在不改变排量的前提下,安装了增压器的发动机,比起自然吸气的发动机,能在相同的时间内,让汽缸填充更多的油气混合物,因此进气效率更高、输出动力更强。常见的增压器有两种,分别是机械增压器和涡轮增压器。两种增压器的核心区别,在于它们的能量来源不同。机械增压器的工作动力来自发动机,而涡轮增压器则是借助排气管的高速气流来驱动涡轮。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摩托车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增压潮”,摩托车纷纷安装上涡轮增压器,榨取更多的动力。一时间,涡轮增压成为高性能摩托车代名词,川崎、本田、雅马哈、铃木全部卷入,为骑手们创造更加刺激、更加生猛的加速体验。1983年,铃木推出了涡轮增压摩托车XN85 Turbo。XN85 Turbo性格鲜明,虽然号称是运动旅行摩托车,但更偏向于运动性能出色的跑车。比如,XN85 Turbo前端安装了16英寸的车轮,成为最早安装这一规格前轮的量产型摩托车之一,此前这种前轮只用于赛车。同时,XN85 Turbo安装了位置较低的分离式车把,脚蹬设置偏后,这些都是偏向于跑车的设计。动力方面,发动机在转速抵达5000r/min之前,XN85 Turbo的表现中规中矩;越过这个点之后,涡轮增压强化进气压力,动力变得生猛起来,驱动车轮飞奔疾走,猛烈过弯时排气系统的头管会与路面擦出火花!在0~400米加速中,XN85D Turbo用时12.30秒,终点速度170km/h。具备双重性格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再加上出色的运动性能,让XN85 Turbo备受骑手喜爱。时至今日,涡轮增压潮早已消退,但是川崎麾下仍有增压机器,Ninja H2武装了排量998mL的并列四缸发动机,在机械增压器的催化下,缸内压力提高至大气压力的2.4倍,能够爆发更加强大的动力。特别是Ninja H2R,能在14000r/min时滂沛倾泻出240kW动力!
2024年05月06日
42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1
...
15
16
17
...
23